行业新闻

OB欧宝数字化 不只是科技发展可穿戴设备还带来了新的生命状态

  可穿戴设备可以引发数字医疗和数字健康的革命,让个体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生命状态。

  数字化发展是智能时代一个城市乃至国家发展面临的重要机遇和挑战,可以实现数字惠民,也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技术保障。就人民生命质量而言,将可穿戴设备纳入数字惠民服务体系,可以使人们掌握和监测自身健康状况,充分发挥可穿戴设备效能,是提升人民生命质量,赋能健康中国建设,从而实现美好生活的一条有效途径。

  2023年2月,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这份文件给各个地方的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改革注入了新的动力和信心。从数字健康来看,服务资源加速扩容下沉,地市级、县级远程医疗服务实现全覆盖,5595家二级以上医院可以提供线上服务。然而,数字化不止是硬件和线上平台建设,还可以充分发挥可穿戴设备的效能,更好地推进数字中国和健康中国建设。

  根据可穿戴设备与人类的关系,可以把设备与人的关系划分为六类:穿、戴、垫、挂、贴和装。“穿”主要泛指私人订制的外骨骼设备;“戴”如同戴眼镜一样,这种设备可以戴在头上,如VR设备;“垫”即把设备垫在鞋里面,比如智能鞋垫;挂是指把设备挂在脖子上,如Vicon Revue;“贴”是指把可穿戴设备像贴纸一样贴在身体上,如医疗用途的生物粘附超声 (BAUS)贴片;“装”如同给身体装上新的肢体一样,这类设备多表现为多余的肢体,如第六指。它们与人类自身的关系可以利用具身性理论给予分析。从本质上看,上述六类可穿戴设备可以划分为服务人类生活与增强人类生活感受两种类型。

  从场景看,上述智能可穿戴设备通过整合手机App可以根据不同场景采集人体汗液、步态、声音等数据并进行分析。在健康状态下,人们利用可穿戴设备对自己的运动状态、日常生活进行分享。跑步者会把自己的跑步路线和距离进行分享,旅游者会分享自己的各种照片;在疾病状态下,医生利用可穿戴设备监控病人的情况,如用智能鞋垫可以监测老年人的步态数据,智能贴可以监测婴幼儿的健康状况;病人对自己治疗的进展进行分享,展示自己与疾病做斗争的精神状态。可穿戴设备还可以增强生活感受。装在身上的第六指主要是增强运动能力,能够使得用户完成五指无法胜任的工作,戴在头上的头部显示设备可以形成增强沉浸体验,进入全新的元宇宙世界。

  从健康角度看,要把智能可穿戴设备看作数字健康和医疗的标准配置,它能够提升和改善生活质量,能够确立起分享美德,增强和改善分享者朋友圈的状态和行为。但是遗憾的是,“作为健康标配的可穿戴设备”观念并没有被医生和病人意识到。如果充分发挥这一设备引发的主动健康干预的潜能,就有可能实现真正的技术向善,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数字健康与医疗的内涵才更为充实。

  另外,还需要关注可穿戴设备的伦理价值。首先,可穿戴设备表现为一种向善品质,因为它能够提升和改善生命质量。这类设备能够实时检测和记录病人健康状况,经过积累就会形成一些历史数据。如此,医院就可以根据穿戴设备提供的监测数据掌握病人的健康状况情况,并开展科学研究,如苹果公司的ResearchKit,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数字健康和数字医疗创新项目。其次,可穿戴设备逐渐确立了分享美德。对数字技术的分享美德的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分享之物、分享主体以及分享数据与分享之物的关联。从分享数据和分享之物的关系来看,分享之物所对应的分享状态存在着多种可能性。如果是从一种健康向上的方式出发,让这种分享产生传染性效果,从而产生一种同样的积极效果,那么这种分享活动无疑是“值得赞赏的”。但数字时代分享作为一种美德有其局限。分享的限制表现为丢失了生活的整体性,而仅仅将身体运动的机械数字给予了保留。我们的生活是整体性的。以跑步为例,一个人在公园里跑步,清新的空气充盈着他的肺,使其身体、血管得到扩展锻炼,精神状态有了很好的改变。分享跑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展现跑步本身的状态,但是分享之物仅仅是跑步表征物,即身体运动的数量,所分享的数据并不能展现生活整体,运动和人、运动和环境、人和环境之间的关联被丢失,而这对生命状态来说恰恰才是根本的东西,而不是脚迈动多少步数。

  根据《2023全球工业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研究报告》,OB欧宝2027年智能可穿戴设备产值可达到140.25亿美元。2022年,中国可穿戴设备产业规模已达903.0亿元,增速达到15.9%,超过全球产业规模增速(《2022—2023年中国可穿戴设备产业发展研究年度报告》)。未来,在法律、支持政策与技术发展的驱动下,我们完全可以做到借助智能可穿戴设备了解自身生命状态,丰富数字医疗内涵,最终实现数字惠民。

  通过可穿戴设备让个体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生命状态。在原始社会下,自然为我们提供了生命节奏。人们按照自然界的运行规律进行生活。农耕社会中日升而做、日落而息是主要的生活节奏;现代社会中,基于自然状态的生命节奏为现代技术打破,新的生命节奏被塑造出来。然而,在塑造新的生命节奏的同时旧有的生命意义也被质疑。可穿戴设备能够让个体在全面意义上了解到自身的生命状态,从而进行调整和安排活动。比如可以通过华为运动的数据监控自身的血压和血糖指标,从而调整生活节奏。

  通过可穿戴设备丰富数字医疗内涵。可穿戴设备可以引发数字医疗和数字健康的革命,而指向生命质量的提升对于健康中国建设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是其落实中需要的合适抓手之一。比如,可以通过智能鞋垫来检测老年人的步态和身体数据,避免危险的情况发生;通过智能贴来监测婴幼儿的身体数据,使得护理人员、父母能够及时掌握孩子的发育状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来分享自身的运动数据,从而引发更广的运动热情。

  当然,需要正确认识到可穿戴设备可能引发的伦理风险和局限。可穿戴设备会产生诸如智能鸿沟、压制自主性、隐私安全等问题。可喜的是,随着中国数据安全法、各类信息保护等法规的出台,人们的安全与科技伦理意识有了明显改善。我们相信,随着科技伦理意识的增强、科技伦理相关法律法规配套逐步完善,这些问题会被逐渐克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如果对这一观念作出进一步的诠释,“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意味着提升人民生命质量具有优先地位,提升生命质量意味着生命数量的增加与生命质量的提升。

  生命状态可以划分为疾病状态、健康状态和增强状态。从生命三态划分来看,生命质量的提升就有了不同的内涵规定。从疾病状态看,提升生命质量主要是提升和改善病患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使其获得一种稳定的状态;从健康状态看,提升生命质量主要涉及健康人的生命质量本身,比如普通人寿命的延长和衰老速度的减慢、儿童良好学习能力的提升。这两种状态我们很容易理解,但是对于增强状态下的生命质量提升缺乏足够的理解。

  一般说来,增强状态下提升生命质量主要是指延长生命数量以及提高各类认知能力和道德决策能力。增强本身包括两种方式,其一是借助各种技术方式实现的增强状态,各种新兴技术如神经技术、智能技术和医药技术。借助DBS、脑机接口、TMS等技术可以治疗诸如抑郁、瘫痪等疾病,使得病人恢复和保持日常生活的功能。借助各类智能可穿戴设备、GPT技术可以使得一般人的生活得到以极大改善。借助延缓衰老的技术和药物可以延长生命数量;借助聪明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各种认知能力和道德决策能力。其二是借助各种自然方式实现的增强状态,科学运动、健康饮食以及充足睡眠等方式可以有效保障日常生活质量。

  借助智能可穿戴技术可以增强推理能力,可以掌控自身生命健康的状态,可以扩展数字惠民和信息便民服务体系,其本质在于通过技术方式从而使得人类获得增强状态,其结果是可以明显促进健康中国的数字化的进程。

  [本文为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2022ZD0160103)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