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自我”认知错误对孩子的危害有多大?借助这个优势养育评估工具帮孩子形成自我价值感OB欧宝体育APP

  拍摄者马先生说:当时大概5点多,就看见一个女孩趴在那写作业,四五年级左右,她,就在那一直写。进了地铁之后,她找了个位置,还是在那写,直到我下车她一直在写,然后我感觉她挺牛的,挺厉害的。

  这条视频是前天我的一位家长朋友转发给我的,朋友说自己家的孩子面对他人异样的“眼光”是做不到“无所谓”的,就比如上学期一位老师的“眼神杀”,就让孩子难过了好多天。从此后,孩子不愿意上这位老师的课了,成绩也下滑了很多。这样的现状如何改变?

  当然我们并非提倡孩子在放学路上,尤其是拥挤的地铁上写作业,这关系到安全问题、习惯培养和时间管理等问题,而是想通过这个视频例子,提醒家长们一件很最重要的事,如何帮助孩子正确看待“自我”,找到“自我”并且保持“自我”?正因为很多家长做错了,而引发孩子出现一系列学习和心理问题。

  孩子一旦排斥老师,就会对这门科目的学习逐渐冷淡,而强迫孩子改变想法也是不现实的。我先分享一个故事,并建议我这位朋友把故事委婉地讲给孩子听:▼

  美国一所大学的科研人员曾邀请一批志愿者参与一项心理学实验,叫“伤痕实验”。他们向志愿者宣称,将通过以假乱真的化妆,把志愿者变成一个面部有疤痕的丑陋的人,然后去到指定的地方,观察和感受路过的陌生人的反应。

  每位志愿者都被安排在没有镜子的小房间里,由好莱坞的专业化妆师在其左脸做出一道血肉模糊、触目惊心的伤痕。志愿者被允许用一面小镜子照照化妆的效果后,镜子就被拿走了。

  关键的是最后一步,化妆师表示需要在伤痕表面再涂一层粉末,以防止它被不小心擦掉。实际上,化妆师用纸巾偷偷抹掉了化妆的痕迹。对此毫不知情的志愿者,被派往各医院的候诊室,观察人们对其面部伤痕的反应。

  规定的时间到了,返回的志愿者竟无一例外地叙述了相同的感受——人们对他们比以往粗鲁、不友好,而且总是盯着他们的脸看!

  可是实际上,他们的脸上与往常并无二致,什么也没有不同;他们之所以得出那样的结论,看来是错误的自我认知影响了他们的判断。这些志愿者一直以为自己脸上有假疤痕,所以在外观察到的就是别人对他们的歧视。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道理?一个人内心怎样看待自己,在外界就能感受到怎样的眼光;也就是说,你认为自己是怎么样的,你就会认为别人是怎么想你的。

  关于自我价值感,简单来解释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的了解,以及自己对这样的评估在思维和行为上的反馈。打个比方,如果我认为自己是个对孩子没用的母亲,那么我对自己养育能力的负面评估,就会阻碍我去帮助和支持孩子的新探索,因为从一开始我就觉得自己是无能为力的。

  把这个比方从母亲迁移到孩子身上,我们就能明白一个低存在感和低价值感的孩子,会出现退缩和逃避的倾向。

  就像我这位朋友的孩子,他花费时间去琢磨老师眼神里的“深意”,并且从中“读”出了老师对自己的歧视,非常沮丧地自认为没有得到老师的认同。而孩子只所以得出这个结论,就是因为他对自己有一个先入为主的负面的评判,“我的成绩差,老师肯定不喜欢差学生”。

  其实据朋友介绍,孩子的这位老师业务能力很强而且非常有耐心,对学生都很公平。而且朋友与老师沟通后分析推测,可能是前段时间家里老人生病,老师眼神有些哀伤落寞,恰巧被孩子看见并且错会成冷漠和歧视了。老师说会再与孩子沟通以消除误解。

  这个年纪的孩子非常敏感于自己是谁,最怕的就是别人不认同他。朋友孩子把“不被认同”的主观臆断强加给老师,想当然地认为老师就是这样想的,最终伤害了自己:心生自卑,排斥老师,不愿上课,成绩下滑。如果不及时加以疏解,孩子很可能产生更严重的厌学行为了。

  纠结于别人的眼光和评价,并为此焦虑不安的孩子并不少见,他们只能接受来自他人的认可,却害怕异样的眼光、相左的意见、不被认同的评判。

  我的这位朋友也在自我反思,孩子为何会出现这样的低价值感呢?问题当然与父母养育模式有关系,比如在养育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以下两个错误,就很可能导致孩子活在别人的世界里,成长为即使看起来阳光却内在怯懦的人。

  家长常用话术是:你不能怎样做,别人会讨厌你/你再怎样做,别人就会讨厌你。

  尤其在孩子需要做出重大选择时,家长根本不考虑孩子的想法,反而从自己的理解和意愿,从“为孩子好”的角度出发,推翻孩子对“自我”的直觉判断。在这样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自我”的部分越来越少, 独立意识愈发缺失。

  而且,这些年幼时的身体或情感上的创伤一旦在记忆中被存储下来,潜意识里留下阴影,会影响孩子当下和面对未来的心态和选择。尤其对于本身就是高度敏感性格的孩子,更可能带来影响一生的痛苦。

  以下是执证心理医生讲述的,可能有童年创伤的3个迹象,家长们看看你是否深受影响,以此警示自己对待孩子的言行,注意对孩子更深层次的性格、素质和个性的培养。▼

  1.总是在设想最糟糕的情况:这叫作把事件“灾难化,你这样做的原因是你确实经历过一些“灾难事件,所以你的大脑一直会处于紧绷的状态,来预防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2.猜想别人脑海里在想什么:这属于大脑的“生存机制”,你的大脑之所以会采取这种机制,是因为你从小生活的环境对你有一定的影响,所以你的大脑就会采取这样的机制来预知“创伤性”的事情,并且及时阻止事件发生。OB欧宝体育

  3.过度在乎负面的情况,并且最大化地忽视积极的事物:之所以会这样,是在你大脑还未发育成熟容易被别人影响的时候,你身边的成年人为你创造的思维环境。

  除了家庭的养育模式,一个人的自我认同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对自己的客观行为的评价,如果孩子能够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擅长,正确地评判自己的能力,更透彻地看到一个真实的自己,有助于他保持个性,自信地面对外部看法和他人的眼光。

  我有一个建议就是,优势养育!让孩子通过找到自己的优势领域,而形成属于自我的价值感。我在“帆书”平台《成长的格局:让孩子自驱自主的成长力课堂》新父母视频课程,介绍过一个四象限评估工具,它也是来自莉·沃特斯的优势理论。

  这个四象限,是把孩子的优劣势能力分成核心优势、成长性优势、习得性行为和核心劣势。

  第一,核心优势,指自己优于他人的某项能力,也就是充满激情地做,而且会越做越好的核心优势。

  第二,成长性优势,指能够让人满怀激情去做的事。如果家长和孩子达成共识,就可以持续挖掘和推动这项能力,提供针对性的训练和练习。

  第三,习得性行为,就是那些孩子可以做得很好,但自己兴趣却不大的事。比如,我小时候田径很好,但对于继续升级训练却不太在意。所以,即使老师给我机会,我也没有继续参加训练。

  第四,核心劣势,是孩子最不擅长的那部分能力。这也是大多数父母特别容易花力气狠打的地方。理智的做法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避免难、“偏”、“怪”,把核心劣势拉升到不影响基本面的学习。

  家长可以利用这个小工具和孩子边玩边讨论,一起对核心劣势和优势做一轮梳理,培养孩子自主看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